主要道路路面依使用材料可分為「瀝青混凝土路面」(簡稱: 瀝青路面)與「水泥混凝土路面」(簡稱:水泥路面)兩大類,若以 力學性質而言,又可區分為「柔性路面」(瀝青路面)及「剛性路面」 (水泥路面)兩大類
。
路面鋪設構成之斷面,由基層、底層及面層所構成,層與層之間另有透層、結合層間之連接。路基之上方為路面,包括基層、底層、聯結層、面層 ( 及封層)。基層 ( subbase course) 及底層 ( base course) 承受路面荷重緩和傳佈於路基。瀝青路面係採多層設計,由下往上分別有路基(subgrade)(又稱路床)、基層(subbase course)、底層(base course)及面層(surface course),面層之上可依需要鋪設摩擦層,通常不作為路面結構之一部分。路基為工地原有或人工填築之土壤基礎,基層、底層及面層三部分稱為瀝青路面結構。工程司可依需要作適當之調整設計,例如可不設基層,亦有同時不設基層及底層者。越上層所受應力越大,需要越高品質之材料。
層次名稱 | 厚度 | 用途 | 備註 |
開放級配層瀝青混凝土(磨擦層) | 1.5~2.5cm | 提高摩擦力,減少下雨產生水膜,增加行車安全 | 目前僅高速公路鋪設 |
瀝青黏層 | 不考慮 | 界面黏結 | 鋪設開放級配層時才施作 |
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面層 | 5~30cm | 直接承受車輛荷重,提供摩擦力,減少水分及空氣滲入路面 | -- |
瀝青黏層 | 不考慮 | 界面黏結 | -- |
瀝青處理底層(聯結層) | 10~30cm | 承受面層傳遞之應力,並加以分散 | 地方道路通常不設此層 |
瀝青透層 | 不考慮 | 黏結粒料,減少毛細水上升 | -- |
級配粒料底層 | 20~40cm | 承受上傳遞來之應力,並加以分散,使應力低於其下隻基層或路基強度 | -- |
砂石混合料基層 | 50~100cm | 承受上傳遞來之應力,並加以分散 | 依設計之需要舖設,常設於橋台背等高填方處,目前砂石缺乏以減少採用此層 |
路基 | 承受總荷重 | -- |
黏層(tack coat):使兩層間產生良好黏結以增進鋪面結構強度,也防止水侵入層間而造成瀝青剝脫及介面滑動。在分層鋪築時間間隔較久時,或在舊瀝青路面加鋪(加封)時撒佈。
資料來源:網路彙整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